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 | 汤拥华:无名者的壮游:风景批评视角下的班宇《逍遥游》

 

2023年12月10日上午9:30,应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汤拥华教授莅临我院讲学,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无名者的壮游:风景批评视角下的班宇《逍遥游》”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李三达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汤教授首先进行破题,引经据典,对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无名者”“壮游”“风景批评”等作出了简洁而准确的界定,从而引入本次讲座重点讨论的班宇小说《逍遥游》。他将庄子《逍遥游》开篇之优美诗性与小说开篇之粗糙日常进行对比,提出问题:小说的语言似乎来自生活中的怨恨、警惕、拒绝,与我们的某种倔强连在一起,我们能否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写风景?汤教授在书写日常琐碎的口语化语言之中,敏锐地发现了风景借助古典诗句渗透进生活的印记,认为“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一句给予了小说主人公“我”辛苦生活中的缺口,而“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一句则充满着怂恿的力量,推动“我”踏上接下来的旅程。他认为这些想到诗的描写都是属于“我”的片刻,是温和而有力,却无法与别人分享的,而这几段突然诗化、书面化的语言也成为了“口语的缝隙”,让“我”跳出生活之外。

接下来,汤教授宕开一笔,谈到了风景批评的相关理论与自己的独特思考。他引用了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关于山水与风景的论述,并结合自己登赣州古城墙时的思考、韩东《大雁塔》对风景的消解来抛出“风景”发现是看风景本身还是看拟像的话题,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回小说,借“我”游秦皇岛老龙头景区之见闻感想,提炼生活与观景的本质:见证名胜的每一个无名者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叫发现,却懂得错过和遗憾。紧接着,在“沉浸与言说”这一小节中,汤教授又通过举小说中的语段为例,提出小说不是要让风景超越生活,而是将风景与生活缝合起来,让风景与生活互为补丁。

小说中的“我”登上山顶之时,班宇安排她想起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句段,语言风格也陡然变得精炼、细腻而优美。汤教授认为这样的互文正是作家将庄子和现代小说创作合二为一的创造,从而真正写出了这段旅程是“我”的逍遥游中极其珍贵的片段。他结合朗西埃论工人如何看风景的事例,提到朗西埃否认“美学幻觉”而提出“作为异托邦的风景”之论述,证明“风景,让审美超越与功利考量形成一种如此特别的扭结。”汤教授最终分析了小说的高潮与结尾,以精辟独到的总结指出风景批评视角下小说的主旨:“无名者在一切温情面前后撤,却在一场旅游之后与世界和解”,也成为整场讲座的升华。

汤教授的整场讲座以班宇《逍遥游》的情节推动为主线依据进行风景批评视角下的分析,逻辑紧密,视角独到,语言幽默风趣,又富有文学色彩、情感内涵与理性哲思,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共鸣。讲座之后,在场同学踊跃发言,有的同学分享个人感悟与心得,有的同学聚焦小说中人物情感理解,还有的同学围绕“风景批评”提出理论相关的问题,汤教授一一进行了耐心温和的解答与探讨。最终,李三达老师进行总结,鼓励大家发现身边的风景,再次呼应了讲座主题。

文字:张冰滢

图片:刘晓桐

审核:李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