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下午15:00,应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国俄亥俄州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世界汉学》主编耿幼壮教授在文学院101教室作了一场名为“跨文化交流的异邦想象”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李群教授主持,学院高度重视,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耿幼壮教授从介绍法国汉学家,考古学家与诗人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入手,让参会师生了解了谢阁兰的生平、学术研究情况和历史位置,并由此着手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异邦想象问题。耿教授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谢阁兰先生的一系列著作,包括其诗集《碑》(Stèles)、小说《勒内·莱斯》(René Leys)、《异域情调论》、《中国西部考古记》、《出征:真国之旅》等等。耿教授将谢阁兰评价为“行走于东西方的行吟诗人”,强调其中国情结,耿教授随之重点讲述了谢阁兰的中国之行:谢阁兰于1909年来到中国,在中国进行了两次漫长的考古历程,他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也是在中国完成。耿教授提出,谢阁兰特别重视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并且将“碑”这一古建筑的风格与精神融入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在这里,耿教授为师生们列举了三首《碑》中的诗歌为例讲解。同时,耿教授也向师生们介绍了谢阁兰与冯承钧、王国维、程抱一等中国学者的密切联系,突出了谢阁兰为东西交流作出的贡献。
接下来,耿教授介绍了谢阁兰的小说《勒内·莱斯》,他将这部小说称为“一部后现代小说”。耿幼壮教授提到:《勒内·莱斯》带有强烈的半自传体色彩,小说通过同名主人公、比利时青年勒内在北京城里的所见所闻,展示了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充斥着出人意料的发现与难以破解的谜团。勒内的遭遇正是谢阁兰在中国大地上所见所闻的写照。耿教授认为,比起历史真实,虚幻与想象同样十分重要,因为后者是认识的体现,在真实与想象之间存在着不可言说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可以用形象与图像来象征、来表达。
由此,耿教授引入了博尔赫斯和福柯笔下的中国印象,并探讨了思维与存在的历史先验性问题。耿教授在这里介绍了一段博尔赫斯对谢阁兰的评价,博尔赫斯在《绘画介绍》中提到过:“人们熟知魏尔伦、瓦莱里等法国诗人,但他们却不知道谢阁兰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睿智的作家,谢阁兰对东西方的美学和哲学作了最前沿的概述。”耿教授再借由博尔赫斯提到了福柯,福柯的《词与物》正是受到博尔赫斯作品中一个段落的启发,福柯在这本书中对博尔赫斯提到过的“中国百科全书”作了一系列看似荒诞不经的解读,但其中却蕴含着西方人对中国无穷的异邦想象。耿教授认为,博尔赫斯与福柯对中国百科全书的认识是对以狄德罗为首的启蒙主义百科全书派的反抗,虽然其中仍然存在着局限与误识,但却是重要的汉学思想产物与历史构成。耿教授接着总结道,不真实同样是一种真实,重要的不是辨别真伪,而是我们如何去认识这种跨文化的异邦想象。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感慨良多,纷纷积极举手参与。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法语语境里Stèles与Monument词义是否有不同之处”、“西方眼里的中国人形象是否对中国人产生了一种虚假的镜像感知”、“具有鲜明主体性色彩的想象是否会凌驾于真实”这三个问题,耿教授均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肯定了同学们的活跃思维。李群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他认为:耿教授对谢阁兰思想史、考古史、文化史的深入研究展示了他丰富的国学修养,也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谢阁兰在言说中国的同时也在言说自身,通过了解谢阁兰的创作选择与情感体验,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国。
文字:韩春亚
图片:李金定
审核:李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