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 杨亦鸣: 新文科语言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10月11日上午,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中青年科学家”、江苏省社科名家、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在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报告厅给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新文科语言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彭建国教授主持,学院语言学科刘文正、张平、田洋等老师与来自校内外近两百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杨亦鸣教授围绕新文科语言学人才培养的改革背景、工作基础、探索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杨亦鸣教授讲到,新时代呼唤新文科人才培养、新文科人才培养呼唤语言学改革。“伟大的时代‘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就要求高校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支撑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新文科语言学人才培养改革要新文科要理清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面向前沿科学和社会发展,建立新文科双学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杨亦鸣教授从“语言学为什么存在关键期”“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等问题,说明了语言是“长”出来的,有了语言环境,儿童在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学会说话,从而引出语言脑机制对于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参与和调节人类所有思维过程,如人类思维包括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

杨亦鸣教授也表明,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突破关键在于语言学,传统语言学单一专业知识创新不够,传统语言学人才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要重新认识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和人才培养要求,面向中华文化和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软实力,面向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科技硬实力和国家安全提升的需求,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以语言学专业为突破口,主动对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关键需求,梳理新时代双学位复合型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标杆。

杨亦鸣教授还介绍了所在院校长期开展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如创立全国第一家成建制的语言专业学院、建立语言与认知神经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内容生产上创立了新型大语言观,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杨亦鸣教授还讲述了神经语言学对于语言学学术创新的贡献力和神经语言学的发展等,在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文字:张萌萌

                                                             图片: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