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杨慧林:语言学与比较研究的思想张力及其释例

2023年5月5日19时,受湖南大学文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慧林教授在文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名为“比较研究和语文学的思想张力及其释例”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李群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多名本硕学生参加。

讲座开始,杨慧林教授强调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向同学们展示了缪勒(Max müller)留下的著名命题:“只知其一,便一无所知”,因此“所有高深的知识都来自比较”。杨慧林教授指出,潜在的比较意识和对话精神正是比较文学与宗教学共同的立身依据,这必然超越“中心”的惯性,也必将超越“学科”的界限,其中的根本正是“跨信仰”“跨文化”“跨学科”“互主体”“互文本”的内在意蕴,中国传统也恰好可以通过比较文学、宗教学、古典学、乃至“国学”和“汉学”的互动而得激活。

接着,杨慧林教授引用了波洛克(Sheldon Pollock)的“宣言”:“一切宗教争端都来自对语法的无知”,解释了为什么语文学和比较研究涉及宗教,并以《古兰经》中的“水果—乐园—贞洁”、“七十二个处女”or“七十二种珍稀的白色水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杨慧林教授讲到“比较经学”中的“语文学”,与中国传统与欧陆思想的对话工具及其双向阐释。他指出,欧美学界将同源不同教的经典进行对读时,发现最初的文本极其相似,而中国传统的“道与体”“体与用”“主与客”“是与在”“非与否”“既济与未济”等思想也可与欧陆思想进行双向阐释。

bcfd1a8ff85ed4d80cec1fbe4ab5820

提问互动环节中,杨慧林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针对两位学生提出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会不会陷入虚无主义”“释经过程中权力的问题”,杨慧林教授给予细致的解答。

文:吴雅晓

图:吴雅晓、李金定

审核: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