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王尧:当代文学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2022年11月28日19时,受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约,来自苏州大学的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王尧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刘长华教授主持,是“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恢复建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学院高度重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讲座以腾讯会议形式举行,吸引了一百余位观众收听,并在院楼202会议室设置线下分会场,来自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多位教师和硕博士生在现场收听。

讲座伊始,王尧教授提出当前在新的语境中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代文学史的系列问题,并指出目前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被划分成两个部分,即由学者主导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和由批评家主导的当代文学批评,认为这两个部分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随后,王尧教授从五个方面分享了他对当代文学研究的系统思考。一是关于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史的相关定义、阐释。王尧教授认为,目前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学科之间仍然存在诸多缝隙和冲突,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论述,仍然是可以继续思考的方向。他向大家推荐了邵荃麟主编的《新中国文学十年》、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编著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以及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等著作,方便大家了解当代文学史论述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在什么样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及二者的影响因素等等。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学的问题。王教授梳理了我党文艺政策的变化脉络,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学虽然是一体的,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矛盾与冲突。 三是当代文学制度研究,涉及到建构、建设与改造等多个方面。他指出文学制度与文学本身不能完全分开来谈,而是要把制度作为整个文学史的重要部分进行研究,探究作家在特定制度之下如何发挥自主性,关注制度怎样影响作家的思想历程、怎样影响文学创作。四是关于文学史的过渡状态问题。王尧教授举出解放区文学的扩大化、手抄本小说及地下诗歌与文学在新思潮中从地下转移到地上的过渡、九十年代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等例,说明关注文学史过渡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不仅要关注文学史整体上思潮型的过渡,还要关注作家跨时代跨阶段创作的过渡。

最后,王尧教授以史料研究作为第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了重返文学史现场的必要性,在新时期到来之际人们的思想转变可以通过当时的文献窥见一二,例如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述中的许多作品与当时在重要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位置并不相称的问题就很值得研究。他认为史料的汇编整理固然重要,但还需与当代文学史研究结合起来,注入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学习怎么样通过史料的组织来对历史展开叙述。这就要求大家具备整体的视野,进行关联性甚至跨学科的研究,不可把目光单一局限于某一领域。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王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改名细节”“文艺八条的来源及具体内涵”“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是谁”等问题进行了耐心且细致的解答。这场讲座宝藏众多、惊喜连连,为同学们提供了诸多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大家都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文字:蔡书勤

图片:蔡书勤、许君兰

审核:刘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