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19时,受湖南大学文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方维规教授做了一场题为“概念史与文学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湖南大学文学院李群教授主持,是“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恢复建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学院高度重视,师生广泛参与。
讲座伊始,方维规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说明将结合自己近年的研究为大家介绍“概念史”的来龙去脉和一些重要概念,希望听到大家不同的看法与意见,认为这是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在谈到“概念史”时,方维规教授说:“一讲到概念史,就会想到德国,而讲到德国概念史,就必然会提到科塞雷克。”他指出,科赛雷克所倡导的概念史是专注于“重大”概念,亦即“基本概念”之长时段的语义发展史,而“基本概念”极其丰富地储存着“政治史”和“社会史”,也收藏着大量“经验史”。
接着,方维规教授以“民主”一词的古今异义为例子,引出了概念史研究的出发点——社会变迁必然在政治和社会的主导概念中留下语义烙印。而概念史研究方案依托于两个理论前提:一是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在概念中得到表述和阐释;二是这些概念本身有着自己的历史,走过不同的历史时期。
方维规教授强调,概念史有着宽阔的研究空间,其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阐释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对“跨文化”“文学”“世界文学”等重要概念的历史语义探索,不仅有助于推进相关文学理论在中国的深入研究,也能见出不少概念长期以来如何被误解、误用,以讹传讹。他还指出,当下“跨文化”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的文化形态都能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来源和联系。尤其是在跨文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本身就是跨文化的,即所谓“跨文化混血儿”。
最后,方维规教授着重阐释了概念史中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并引用了大量材料进行佐证、展开论述。他认为,在歌德那里,“世界文学”绝不是世上所有文学之集合概念,绝非当今世界许多世界文学辞书所罗列的那样。与今天对这个概念的运用不同,“世界文学”在歌德那里既不在于数量(所有文学),亦非见重质量(所有文学中的杰作),文学的国际交流、相互接受和影响之视角才是关键所在。
在提问互动环节,三位同学分别就“从概念史角度分析歌德对于中国历史的评价”“概念史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跨文化杂合概念时应注意的地方”进行了提问,得到了方维规教授耐心、细致的解答。
文:陈姣宁
图:陈姣宁、曾善美
审核: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