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丨季水河:人与自然关系在中西艺术中的差异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两点半,应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湘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点负责人,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季水河教授以“人与自然关系在中西艺术中的差异”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下模式,由刘涵之教授主持,为“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恢复建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吸引了百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季教授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阐述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相似性,他谈到艺术同自然的关系,与科学同自然的关系一样,都是为自然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所决定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西艺术中并非只有差异,没有一致。季教授从艺术自然的人为加工特性、艺术中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艺术中的共同物质媒介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似性。

季教授谈到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中西自然观,进而影响了艺术作品中人与自然美关系的不同表现。紧接着,季教授从人与自然关系在中西艺术中的合一与分离表现、尊崇与需要心理、精神与形式掌握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差异。季教授提出中国美学更多受“元气论”影响,而西方受“原子论”影响,从而导致了中西方艺术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合一与分离差异;中国文化对自然山水的尊崇态度和西方文化对自然山水的需要心理差异,影响了中西方在艺术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表达;中国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写意与写实的不同造成了艺术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差异。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季教授对学生提出的“中国艺术重其神,侧重的是自然物的神,还是将人的神孕育其中”“如何理解艺术终结论影响对自然和艺术的表达”等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最后讲座圆满结束,大家意犹未尽。

文字:崔玉洁、王艺潞

图片:刘涵之

审核:刘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