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丨郭建勋:屈原的乡国之情与人格魅力

2021年12月16日19时,受湖南大学文学院邀请,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屈原学会会长、原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建勋教授在学院207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屈原的乡国之情与人格魅力”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翟新明副教授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向铁生副教授、副院长傅湘龙副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唐志远副教授、朱泽宝副教授、黄琪助理教授、吴钦根助理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黄蓉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廖春艳副教授及校内外学生百余人现场聆听。本次讲座同时也是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湖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楚辞研究”的特邀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郭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本次讲座主要谈及的三个问题: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屈原其人;关于屈原的“乡国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里。

(一)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屈原其人

郭老师表示,两千多年来,无论是作为一位诗人,还是作为一种人格类型,屈原都得到了历代人的尊崇,甚至进入了中国民俗,并于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成为湖湘文化乃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然而,对于拥有着如此崇高地位的屈原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学术界已经争论了一个世纪。

早在“五四”以前,四川学者廖季平就质疑过屈原作品的署名权,其后胡适认为屈原是一个虚构的“箭垛式”的人物,何天行《楚辞新考》以专著形式全面否定屈原的存在。1949年以后又围绕这个问题产生过两次更大的争论,分别是朱东润提出的《离骚》为刘安所作说,以及中、日本学者之间的相关争论。

屈原的真实性为什么会被怀疑?郭老师指出,在《史记》之前确实没有屈原的相关记载,而屈原政治身份尊贵且创作了《离骚》,沉江自尽的命运也令人扼腕,这样的身份在历史上毫无痕迹是不正常的。对于导致屈原在《史记》之前没有记载的原因,郭老师做了两种推测:一是屈原曾在作品中驳斥君王,“暴显君过”,史官有意遮蔽了他的存在;二是秦始皇焚书时可能将相关的历史资料烧毁了。不过,尽管存在早期史料上的缺失,但想要推翻屈原的存在,就首先要颠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真实性,而目前有关于此的论证都缺乏说服力,因此人们没有理由去主观地怀疑屈原的真实存在。

(二)关于屈原的“乡国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一直以来都与爱国主义精神相联系,但是80年代以来,以曹大中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先秦时期并没有产生国家的观念。那么,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何而来?郭老师为大家解开了疑惑。

他指出,屈原的精神存在着爱国主义的胚胎,就是一种“特别浓烈、特别执着的对于故土的热爱”。由于楚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深恋故土已成为楚人的传统性格,再加上屈原重情偏执的性格、对故国和百姓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对乡国的爱恋显得更为突出,在其《橘颂》《哀郢》等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正是这种独特的故国情怀、恋乡情结,逐渐地成就了屈原的爱国精神。

“但是,”郭老师强调,“重要的是,它不是屈原的一种自我的主观产物,而是在漫长的接受过程中,经由后人的扩张和提升,而发掘出来的一种精神资源。

在楚辞学史上,两汉时期的学者对于屈原的认识还集中在“忠直之臣、迁谪之客、狂狷之士”上,两宋之交的洪兴祖首次将屈原的“忠君”与“爱国”联系起来,南宋时期的朱熹进一步发展,将“忠君爱国”的统一性确立起来,“宗族之国”转变为“民族之国”,屈原的故土观念被赋予新的涵义,以爱国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屈原人格日益深入人心,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

(三)屈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里

屈原以死的悲剧启迪着后人去思索生的价值和意义,他独特的人格特质深深吸引着后人。“作为一个被漫长历史所充分肯定,但是几乎无人可以企及的人格类型,区别于他人的特征是什么?”郭老师抛出了一个疑问,引发同学们思考。他认为,屈原人格的核心层面,不是爱国精神、责任感或忧患意识,因为那些并不是屈原所特有的,而是一种超出世俗与常人的独立意识,也就是“独醒”和“独忧”。

“独醒”是屈原实现完美人格的前提,也是其自沉悲剧的起点,“独忧”是因为屈原作为一个治国者,清醒地看到了楚国的未来,而又无力改变。“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独醒者永远是痛苦的、忧伤的,‘独醒’是‘独忧’的前提,他们注定要与世俗社会产生剧烈的冲突和矛盾。”


中国有“难得糊涂”的古训,但是屈原做不到刻意“糊涂”,这种忧患意识使屈原的独立精神具有强烈的悲剧性。郭老师表示:“屈原冲破了道家和儒家的哲学藩篱,他一生所追求的不是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而是对环境的改造。”屈原其实有着三种选择:妥协、隐逸、出国,但是他选择了投江自杀,在死亡中诞生了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讲座已到尾声,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希望能与郭老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最后文学院2019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刘心宇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他围绕“秦火焚书对象的可能性”“为什么两宋之前同样政治格局紧张的态势下没有人将屈原与爱国联系起来”“屈原的独立精神”等提出三个问题,郭老师一一进行了回应。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黄丹阳

摄影:黄丹阳、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