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上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雷汉卿教授受邀在研究生院D310教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古白话文献俗语言研究漫谈”的学术讲座。我院刘文正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就雷汉卿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讲座主题向在座师生做简要介绍。
讲座伊始,雷教授指出,不论是研究文言还是白话,学界所依据的都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即书面语材料。而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汉语可能在先秦时期就存在书面语和口语两个系统。以这两个系统为切入点,雷汉卿教授用具体的语例给大家展示了古代汉语中文言和口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对于古代汉语中的口语研究进行得并不充分,这主要是受研究材料的制约,而相比于文言材料,白话俗语材料中保留了更多的口语表达。对这些材料中的口语要素进行剥离、汇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之后,雷汉卿教授结合其他学者的论述,尝试解答了什么是白话、文言和白话的特点以及判断白话的标准等问题。结合刘坚先生的《古代白话文献简述》,雷汉卿教授把流传至今的古代白话文献资料分为汉文佛典、敦煌吐鲁番文献、儒释语录、诗词歌曲、戏曲文献、小说文献、史书碑志、历代字典辞书、历代注疏、文集、官话文献(会话书)、方志文献、历代科技文献、域外汉籍、近代白话报刊、简帛文献、宝卷等十七大类。同时,就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俗语研究,雷汉卿教授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最后,雷汉卿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羖䍽”这一俗语词的考释,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俗语词考释的方法,告诫大家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发现问题,并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
在现场提问环节,在座师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困惑和研究情况,参考雷汉卿教授所讲授的知识和方法,积极与雷汉卿老师展开互动交流。雷汉卿教授针对“如何研究俗语词”和“如何处理句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时代语言系统隔膜下语义解读存在偏差”等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赢得了在座师生的一致赞赏。雷汉卿教授也鼓励在座师生要扎实做好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功夫,既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也要有问题意识,敢于推陈出新。
撰稿:欧阳陈露
图片:欧阳陈露、李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