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 | 吴俊:从创意写作和类型文学进入文学史

2025年9月27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俊莅临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207报告厅开展了题为“从创意写作和类型文学进入文学史”的学术讲座。

讲座开篇,吴俊教授以“中国进入工科大学时代”为切入点,用具体数据揭示高校学科发展趋势。基于这一背景,他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经验——将“创意写作”作为工科高校人文学科突破的抓手。吴教授指出,“创意写作完全源于西方”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创意写作的精神以及各种要素存在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写作传统和写作理论可追溯至先秦。吴教授认为,写作的核心问题——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既是一千五百年来科举文章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写作学、大学写作、创意写作乃至基础语文写作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在创意写作的观念认知上无需妄自菲薄,中国传统文章学及其他的文学文化优秀遗产中,正蕴藏着丰富且深刻的现代创意写作的精神财富和资源。

其后,吴教授从现代视角出发指出,现代写作与新文学创作实为一体两面,新文学创作更贴近现代写作中的创作性、创造性写作——这是创意写作核心要义。吴教授认为,现代文学史与现代创意写作史几乎是能够完全合体的,例如鲁迅作为新文学开山者,同时也是创意写作大师。

吴教授还谈及中西方创意写作的差异。美国以创意写作为突破口,宣告美国文学独立于英国文学;而中国新文学的创意写作,同时兼具文艺复兴的内涵。吴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媒介技术对创意写作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到来,新兴媒介再次推动新文体、新文类爆发式增长,以网络写作、网络文学为标志的创意写作新时代降临。谈及AI对创意写作的影响,吴教授明确反对过度依赖AI的写作行为,他认为AI会破坏人的逻辑思维与情感表达,但写作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进行知识集成。

针对类型文学,吴教授表示,类型小说是类型文学的主要体现与代表。他强调,类型小说打破自身界限的交叉、跨类型现象日渐成为常态,更重要的是,类型小说与纯文学小说并无绝对界限,两者的价值亦无绝对高低之分。吴教授还提到,媒介转换时期的文学类型增量显著,类型小说的繁荣是文学新变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宏观来看,网络技术时代到来迄今,传统纸媒写作、网络写作、人工智能写作,三者已形成一种迭代并行共生的大趋势。这就要求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中对于文学类型、类型小说展开相对合理且可靠的分类讨论。

互动环节,文院师生围绕文学研究对象的选取、AI写作等问题向吴俊教授提问,吴教授给予耐心解答,并与师生展开深入的交流探讨。主持人罗宗宇教授总结时表示,吴教授对类型小说的系统梳理,尤其是从创意写作与中外传统结合的角度展开分析,为文学院师生带来新思考,此次讲座更对学生今后理解、实践创意写作与类型小说有深刻启发。本次学术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吴慧轩

图片:李金定

审核:胡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