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上午,应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翔宇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湖南大学文学院113室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文明叙事与新文学‘时间’的重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汤志辉副教授主持,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及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
吴教授首先由文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导入,详细探讨了文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问题。他指出,尽管学习文学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回报,但是文学研究对于个人思维的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略的。吴教授表示,文学曾在历史上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即使在今天,文学知识依然以影视剧等方式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他也指出了影视剧等改编作品在接触文学经典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强调了阅读原典的重要性。
随后,吴教授分析了时间对个体生命的深远影响,并聚焦于时间无限性与人类生命转瞬即逝之间的对比,通过对沈从文等作家的作品中的情感分析,探讨了人们面对广阔时空时的渺小感及对生命意义的彷徨、迷惘之情。他强调,时间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刻度,更是心理、文化与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新文学应当探索超越传统时间观念的新领域。
接着,吴教授以“阿Q”这一文学形象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个体在寻找身份和自我时间定位时的困惑,并通过阿Q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指出了传统束缚之下个体时间感知的局限性。其后,他又指出,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独特的时间策略,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来展现个人世界与外界变幻的对比,这正源于他对古代与现代生活轨迹的深刻理解及对人性美的细腻描绘。他强调,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中“时间”概念构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应当重视“时间”这一概念的古今演变。
在讲座交流互动环节,针对在场老师提出的“时间”概念的古今演变对现代文学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与影响这一问题,吴教授指出,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中“时间”概念构建的差异是有迹可循的,我们需要找到具体的“参照物”,并关注二者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规避二元对立的误区,从而建立起“时间”重构的新观念。最后,汤志辉副教授、胡辉杰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徐嘉仪
图片:李金定
审核:汤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