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丨何宗美:明代文学的三种新路径

  2024年5月20日19时,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莅临湖南大学文学院,于学院113室开展明代文学专题讲座。讲座由湖南大学文学院牛海蓉教授主持,向铁生、朱泽宝、吴钦根副教授及2022、2023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参与。



   作为在明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的研究专家,何宗美教授的讲座以“明代文学的三种新路径”为题展开。何宗美教授认为,时代之文学大抵可用“复兴”与“变革”二词概括,并解释了三种新路径的内涵。新路径之一,是从知识结构体系即文学发生学原理展开,而某一时代的知识结构体系一般与目录、四部息息相关,且要格外注意每朝文学与民族知识共同体、时代知识共同体、作家知识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何宗美教授指出,研究之时理应构建与古人相类的知识体系,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研究的核心,并以“明代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明代性问题”引入,从知识结构体系视角讲述了明代文学的演变与特点。新路径之二,系从微视角即文学构件原理与材料学出发。何宗美教授认为,明代文学的构件有其时代特点,表现为“书写的下降”,突出写作的“小题材、小人物、平民身份、细节描写”,审美意趣发生了由“善”至“真”的转变,并以李贽、归有光等人的作品进行说明。新路径之三,主题为“还原”,即文学接受原理。何宗美教授提到,由于明清思潮的逆变与背反,明代文学在清代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接受,并长期处于“被对立”的状态,故而对明代文学进行还原与价值重估是必要的,需保持更为审慎、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明代文学的研究。



  在何宗美教授讲座之后,学院师生进行了多角度的交流与提问。向铁生副教授表示,自己虽从事唐代文学研究,但何宗美教授提出的多种观点让他深受启发,并提问明代的诗歌是否也存在转型。何宗美教授回应称,明代诗歌的理论是十分成熟的,诗歌更是明代文学转型的“龙头”。中国诗歌大概有“言志”“言情”“性灵”三大变化,其中“性灵”在内容与形式上解放诗歌,最具有现代性。何宗美教授认为,古典主义诗论是一种范式,而明代诗论性灵自由、不拘格套,正如袁宏道所说:“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可见此时诗歌与诗论的自由性以及对传统诗歌的冲击。

  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敏以自己有关域外汉籍研究的论文为例,提问“影响研究”的写作方式。何宗美教授认为,“影响”是最容易走样和自以为然的研究方向,需要注意材料的依据,一般而言必须有直接材料的佐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建构文献材料本身的逻辑也是“影响”写作的重要一环。针对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斐然提出的“明遗民与清遗民差异”问题,何教授指出,在做遗民研究时应该找到侧重点,遗民身份的尴尬、心态的复杂、选择的纠结都是值得考察的问题;而明清二朝的遗民之所以不同,大抵是因为“文化捍卫”的方式与变革性质的不同,可对此进行深入考究。

  讲座最后,牛海蓉教授进行总结归纳,并感谢何宗美教授带来的精彩学术分享。本次讲座至此圆满结束。



撰文丨刘 阳

图片丨刘 阳

审核丨吴钦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