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讲座动态|沈卫威:危机时刻大学南渡西迁的档案释读

2023年6月3日19时,受湖南大学文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教授做了题为“危机时刻大学南渡西迁的档案释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汤志辉老师主持,学院高度重视,师生广泛参与。

$@[_6C@JA4`16V5~)@S@VJY

讲座开始,沈卫威教授首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做了概述: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开放的档案文献,与当事人的日记、书信、回忆录互证,明晰1937年7、8、9月危急时刻,大学南渡、西迁的历史现场,确定长沙临时大学第一区、西安临时大学第一区、西安临时大学第二区组建的基本事实,同时展示中央大学等西迁重庆、成都组建第三区的艰难过程。

接着,沈卫威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长沙临时大学第一区设立历程的史料,并借这些史料对长沙临时大学第一区的设立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其中包括竺可桢日记、王世杰日记及信件、有关临时大学第一区设立的相关文件等。此外,沈卫威教授还对当时教育部主要官员的构成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能在实践中发现有戏剧性的事,并由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这样是十分有趣的,并和大家分享了他实地走访抗战时期大后方教育文化中心“三坝”(即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和城固古路坝)的见闻,感叹当年的艰苦与困难。

最后,沈卫威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谈到现在学界做西南联大的研究,往往比较重视的是对昆明三校的研究,关注的是西南联大的精神、文学品格、自由理念和教育理念上的启示,而临时大学第一区在长沙设立的原因、动因,一直是一个迷点。然而在整个大学南渡、西迁的历史中,长沙是做了较大的贡献的,因此在进行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时,应当对长沙投入关注,对临时大学第一区在长沙设立的过程进行完整的梳理,并且应当要关注抗战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的中华文化、精神。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在写史料类文章时,对于引用的材料应该如何处理?”“在进行手稿学研究时,除了理论研究、文本来源和形成过程研究和手稿物质形态研究这三个路径,是否还有其他研究路径?”进行了提问,沈卫威教授都给出了详尽解答,并且展示了相关材料帮助同学们理解。

图:古思洁

文:陈姣宁

审核:汤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