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生感悟:沿着先贤圣哲的路,走到繁花似锦处

我如何沿着先贤圣哲的路,走到繁花似锦处呢?

第一、沿着先贤圣哲的路,立足自我,潜心学习,构建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麓山巍巍,湘水泱泱。捧着李兵教授的一本《边走边聊——陪你看千年岳麓书院》,沿着先贤圣哲的路,我再次走进了岳麓书院。边走边聊,我才知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传道济民,初心不改。北宋时期,周敦颐的理学对此影响深远,“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自福建抵达长沙,与时任岳麓书院主教张栻切磋学问,留下了“朱张会讲”的美谈,也开创了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明末时期,著名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寻求挽救社会危机的良方。在风雨如晦的近代,无数岳麓书院的学子陆续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有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有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有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有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也有着杨昌济、范源濂等为代表的教育家。更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毛泽东曾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书院讲堂的“实事求是”的匾额对他影响深远。湖大老校长李达曾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师。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千余年来,湖湘文脉在此绵延不息,薪火相传……湖南大学继承和发扬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校,你是否确认过眼神?我就确认过——那是对的眼神。

我从岳麓书院出来,顺势向前,走向广场北侧。石柱木窗,红砖灰瓦,琉璃筒瓦的古典大楼恰是饱经沧桑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望着门庭前纷飞的落叶,岁月静好如秋,我心向往之。既然心向往之,那便素履以往。我来啦!湖大文学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下的我,渺小如尘,如沧海一粟,便先立足自我,潜心学习,修身养性,构建起自己的文化自信。我们用文学涵养生命,让我们的生命走向繁花似锦处。

第二、沿着先贤圣哲的路,面向社会,勇于担当,做传播中国文化的种子。听!我们的耳畔依旧回响着两千年多年前的杏坛余音: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始终都怀揣着一颗滚烫的救世之心,都致力于建立理想社会。正是因为他们,开启了中国读书人兼济天下的追寻之路。湖湘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脉相承。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湖湘文化也影响着诸多的仁人志士心怀天下,经世致用。回首湖湘先贤圣哲的路,屈原在汨罗江畔高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谭嗣同在《绝命诗》中发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毛泽东在橘子洲头有感而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湖湘无数仁人志士无不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修己度人。

而今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旧是我们读书人的终极追求。大家可曾记得记录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传奇一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叶嘉莹先生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的一生,转蓬万里,情牵华夏。就算是离开中国三十年之后,她毅然决然地要回到祖国。她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只因她想为社会,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她用一生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了世人。同样,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乐黛云先生不囿于鸡毛蒜皮,不执于声名钱利,以民族、国家、历史、世界的大格局来经纬自己的人生。她最大的愿望是把美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让各国人民都能欣赏到中国的文化,进而了解中国。她的一生,步步皆成传奇。她们就是我们湖大文学院学子最好的榜样。

宋代张载有言:“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作为后浪的我们呢?我想大家此时此刻心中都有着各自的答案。而我愿在这里,沿着无数仁人志士走过的路一直走下去,我愿意沿着我们文学院无数辛勤耕耘的鸿儒达士的路一直走下去,将自己的青春投掷于文学经典,将自己的身影活跃于文化传播,将自己的志向播种在教育一线,做一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这是我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追随者的初心与梦想,是我作为一名扎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我想,我若做到了,我就走到了繁花似锦处。

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