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書推介丨李文炤著,向鐵生、鄧薌子整理《春秋集傳》出版


春秋集傳(全二册)

(千年学府文庫)

著者:李文炤

整理:向鐵生、鄧薌子

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8月

ISBN:978-7-5667-3604-8

定價:298元



李文炤(1672—1735),字元朗,號恒齋。湖南善化(今長沙)人。生於康熙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卯時,卒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亥時,享年六十四歲。李家爲善化望族,李文炤父親李恪人爲秀才,有家學。李文炤少時好學,博聞强識,年十三爲縣學生員,年十四補博學弟子員,人譽爲神童。康熙二十九年(1690),李文炤赴省試,結識善化熊超、邵陽車無咎等學者,自此以周、張、程、朱之學爲正宗。又與寧鄉張鳴珂、邵陽王元復等人交游論學。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舉,不願就吏職,既而改授以穀城教諭,因志於學問,無心仕途而以疾辭,未赴任。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文炤任岳麓書院山長。執掌岳麓書院期間,他制訂了《岳麓書院學規》,潜心教學著述,培養人才,是岳麓書院歷史上著名的山長之一。康熙六十一年冬(1722),李文炤應聘江西南昌豫章書院山長,後因變故而未到任。雍正年間,居家著述,直至終老。

李文炤常年筆耕不輟,於經學禮學、天文地理、諸子百家、詩賦辭章無所不通,皆有撰述,可謂一代碩學通儒。代表性撰著有《周禮集傳》六卷、《家禮拾遺》五卷、《增删儀禮經傳通解》四十六卷、《春秋集傳》十卷、《周易本義拾遺》六卷、《宋五子書集解》九種三十卷,包括《太極圖説解拾遺》一卷、《通書解拾遺》一卷、《通書後録解》一卷、《西銘解拾遺》一卷、《西銘後録解》一卷、《正蒙集解》九卷、《近思録集解》十四卷、《感興詩解》一卷、《訓子書解》一卷。李文炤去世後,其子李章達搜集他的詩文雜著編輯成《恒齋文集》十二卷。
從《恒齋文集》所保存序言、記文可知,李文炤還撰有《語類約編》《淵源全録》《古文醇》《續古文醇》《地理八書》《楚辭集注拾遺》《省記訂訛記》等書,因未刊刻傳世,現均亡佚。

《春秋集傳》是李文炤晚年時期的著作,於雍正五年(1727)六月編寫完成,共十卷。李文炤以是否合乎《周禮》來解讀《春秋》,可以説《春秋集傳》正是其禮學經世思想的結晶。《 恒齋先生行述》中記李文炤言:“《春秋》所譏者,即反乎《周禮》者也。所褒者,即合乎《周禮》者也。”於是“纂集群言,參以己見,成《春秋集傳》。”從中可以看到李文炤編撰《春秋集傳》的内容與宗旨。李文炤一向也重視史的研學,主張學史以明世務,在實學之風興起的環境下,李文炤編寫此書,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其成熟的思想理念和學術傾向亦在此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湖湘文庫》本《李文炤集》收録了《恒齋文集》《周禮集傳》和《家禮拾遺》,這是李文炤著述的重要代表。《千年學府文庫》收録了李文炤講義兩種,即《周易本義拾遺》和《近思録集解》,分别反映出李氏在經學與理學領域的造詣。本次《千年學府文庫》收入《春秋集傳》,對於李文炤、《春秋》學及湘學研究均有重要意義,對岳麓書院及湖南大學歷史研究也是重要史料,同時也能補充前述《湖湘文庫》《千年學府文庫》所收李文炤著述的不足。

李文炤的著述雖然廣博,但衹有一個版本,即“四爲堂藏版”,自雍正十二年(1734)起,由其門人、子弟賡續刊刻。《春秋集傳》即刊刻於乾隆年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40册曾縮版黑白影印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四爲堂李氏成書本,本次整理以筆者所藏乾隆初刻本爲底本灰度影印,最大程度上保存原版面貌,但個别頁面原版偶有漫漶之處,略存缺憾,敬請學界同仁批評教正。

(節選自本書《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