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2019年12月6日,受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省海外中国学研究基地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玉才教授莅临我院讲学,傅湘龙副教授主持讲座,文艺学教研室刘涵之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黄琪博士、翟新明博士、吴钦根博士,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王先云博士、王安琪博士,以及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学术讲演。
刘玉才教授以《东汉汉籍的传播样态——以〈论语〉为例》为题,对东亚汉籍传播样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他以汉字文化圈、东亚书籍之路开篇,以《日本国见在书目录》《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收录的汉籍数量,说明中国古典文化对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等的文化辐射影响。就传播样式而言,海外汉籍可分为古写本、宋元本、明清本、域外衍生本等,后者又包括了传抄本、翻刻本、注疏、谚解、选编、评点、翻案、独立撰著等。以《论语》为例,刘教授梳理了该书流传入日本的轨迹,并着重讨论了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在中日的浮沉与流布情况,前者主要在日本贵族间流传,而后者则主要在民间被广泛抄写。日本所存何晏《论语集解》经由朝鲜回传至中国,更为重要的皇侃《论语义疏》大致于南宋中期在中国失传,惟有日本足利学校、寺庙系统保存传播,并于清代乾隆时期,根本逊志刻本经汪鹏、王亶望之手回流,收入《四库全书》,进而对中国学术产生影响;杨守敬、黎庶昌购藏抄本也进入中国,并引发对其原式的争论。此外,刘教授还谈及《论语义疏》的文献学价值,并介绍了影山辉国教授对《论语义疏》定本的整理成果。
随后,刘教授又为在座师生答疑解惑,交流学术心得。翟新明老师就影山辉国教授《论语义疏》的定本工作,询问在古籍整理中底本的选择问题。刘教授认为,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如果面临多种不能确定源头的版本时,可以不主一本,并以校勘记详述原由。博士生秦亚坤请教新世纪日本汉文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对我国学术研究的意义价值。刘教授回应称,研究日本文学与研究中国文学密切相关,每年中国古典学工作坊都会对相关学术前沿成果进行交流分享,简单来说,日本汉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献材料及颇可启发的学术视角。
讲演现场交流热烈,学院师生收获颇丰,傅湘龙老师从学术视野、研究方法等方面分享其个人的听讲心得,呼吁学习学术名家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