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任仲平”的评论员文章《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准确深刻的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内涵,以简明的方式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文章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为引导在校学生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22日晚,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文学院教授胡遂老师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讲座,为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讲座中,胡遂教授分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国家社会篇、国民个人篇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同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每个公民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首先,胡遂教授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她解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历史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来化育人。
在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溯源时,胡教授引用《尚书》等诸多历史文献中“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相关记载,指出中华文化追根溯源是“以人为本”,古之先贤教导我们治理国家以“仁”为先,自身修养以“义”为先,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也应该具有“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任以为己任”的人生责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从而“仁智双修、德配天地”。
胡教授进一步阐释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国家社会篇)。她指出,富强是国家的脊梁,要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文化和谐,热爱自由、主张平等、以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同样要继承这些优良传统,以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
最后,由国及人,胡教授着重谈到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国民个人篇)。她列举了岳飞、文天祥、顾炎武等很多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典范,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每个个体要爱祖国,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她强调个人要有“以治私事之心治公事”的敬业精神;有“忠信、诚信、诚明”的诚信态度,实事求是、学达性天;要“明善、友善”慎独慎微,人与人之间谦虚礼让,互帮互助。
在与同学们的互动环节,胡遂教授还对在座的各位同学寄予了殷切希望,她希望大家能过扬中华传统文化、立核心价值观,互相帮助、互相提升,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使命、不负民族与国家。
(文学院 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