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全球化与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建平教授专题讲座侧记

2016年10月23日下午3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副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长高建平研究员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楼C203教室做了题为“全球化与文化自信”的学术讲座,吸引了文学院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本次讲座为文泉论坛第40期学术讲座。我院刘涵之老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

高建平研究员主要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留学海外的学术背景,围绕全球化与文化自信的主题分享对其的思考和探讨。他以中西园林设计、绘画和饮食习惯等生活现象所具有的不同审美趣味为例,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有其内在的认同感。在面对中西文化差异时,我们不该简单地比较其好坏,而应承认其不同,在内在标准与外在标准的有机结合下寻找共通性。要用平常心看世界、看自身。

回顾“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对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高先生指出,在文化自信的时代,重提传统文化时不应一味否定“五四精神”和批判80年代的学术空疏,而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特殊时期对文化所具有的启蒙意义。高先生还以中国现代语法学为例,生动贴切地说明了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中西互动的过程。他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更新密切相关,在对传统文化意义的寻根和反省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更新,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对此,高先生呼吁:置身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既要坚持文化自主性,对自身进行发现再发现,找出某些意义和价值;又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相互融合的现代化过程中找回文化的主体性,建构我们的文化理论。高先生还认为,当下我们不要做安徒生故事中的穿上“红舞鞋”的人,不要过于追逐国外文学的流行趋势。“学术要前沿,但学术不要时尚”,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执着于传统封建文化,企图原封不动地依靠传统文化直接过渡到21世纪。

在互动环节,高先生对“当下文化的迷茫和主体性的缺失”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摒除水土不服的外来文化的同时,要重新审视并重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精华,在现实中促进其发展。

最后刘涵之老师总结指出,高先生对全球化与文化自信的观察和探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上极具现实意义,值得大家深入地关注。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黄可澜 谭莎莉

图/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