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战“疫”先锋,文学院党员向防疫一线报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疫情事关你我,无人置身事外。疫情就是命令,“你我他” 都是并肩前行的战士,战“疫”集结号响,文学院学生党员主动请缨,参与防疫一线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1、"疫"无反顾 责任篇
志愿者:
陈 莹 2019级学硕党支部党员
服务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在这场重大的疫情战役面前,原本以为“在家不动”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陈莹,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加入了社区防控疫情志愿者的队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陈莹所在街道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安排值班人员对来往行人、住户进行登记排查,陈莹的爸爸在路过卡点时听到街道主任在发愁:“这条路上四个卡点,但是人手还不够”,他听到后立即帮陈莹和弟弟报了名,对街道主任说“我家还有两个党员,让他俩去帮忙”。于是,姐弟俩就“承包”了家门口的卡点,一天24小时不断人的值班。
陈莹的工作地点就是卡点的帐篷内。刚开始工作时,恰逢大降温,只有一个空空的帐篷,没有任何取暖工具,甚至连桌椅板凳也没有,登记信息都需要手捧着登记本站着完成。她的工作是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维护秩序。路口每来一个人,都需要耐心询问:是这个小区的吗?住在哪一栋?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有没有湖北旅居史?并对他们进行体温测量,一旦发现回答异常者立即上报,由公安带去就医。这项听起来简单的工作却也充满了挑战:天气寒冷、人手不足、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2h、路人或社区居民不配合……身为志愿者,在面临困难时,能做的就是服从安排、细致工作、尽心服务,为这场防控疫情的战役尽一份责任。
2、“疫”同前行 同心篇
志愿者:
张亚丽 研究生专硕党支部书记
服务地点: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
二月八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因为元宵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张亚丽第一天上岗的日子。她是山西省左云县的一名疫情防控检查点的共产党员志愿者,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社区的检查点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并且进行信息登记。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但工作环境确实“恶劣”。北方的冬季户外气温总是零下十几度,极度严寒伴随着凛冽的寒风,刚开始还没有帐篷可以御寒挡风,她的工作又是在户外,每天的常态便是“瑟瑟发抖”。后来,疫情防控检查点搭建了帐篷,在工作的间隙,她也可以“蜗居”。帐篷虽小,却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带来一份家的温暖;工作虽简单,却是在这个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人虽小,千千万万个“我”终将成为“我们”。“为了你我拼了命,哪怕面对枪林弹雨,隔着生死的一道门,我保证不离不弃。”张亚丽说道:“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虽然现在我们,保持距离,无法拥抱,但心与心的距离始终最近。有难一起扛,坚信爱会赢!”
3、战“疫”有我 基层篇
志愿者:
龚圆方 本科生党支部党员
服务地点:湖北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苍苔社区
龚圆方的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母亲是镇里中心中学的班主任。疫情爆发后,防疫工作艰难无比,父母都忙的焦头烂额。龚圆方看着忙碌的父母,决定去社区帮忙,不能拖一家三口党员的后腿。
龚圆方在社区一线很容易感受到疫情的加重。从大家一起笑着出去巡逻到每天轮班戴着口罩出去用喇叭劝返。一开始觉得戴口罩难受索性挂在耳边,后来呼气把眼镜染的一片白也不敢取下来。或许有些许抱怨,或许有时候一起笑骂那群吃野味的罪魁祸首,但没有一人在工作中掉队过。因为办公室就他一个年轻人,所以电脑工作几乎全交给了他,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几乎都是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每天下来眼睛都会疼,但帮到了忙的感觉还是令他十分振奋。
短短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使龚圆方深感基层工作开展的不易:居民的防疫意识、文化程度、生活条件等都为信息统计和宣传造成了极大障碍。龚圆方说希望大家待在家里,不隐瞒身体状况,规劝身边人不聚集不流动,就是在帮助防疫工作。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这些奋战在一线的人们补上一个轻松点的新年。
4、“疫”不容辞 守护篇
志愿者:
邱婉钰 2017级学硕党支部党员
陈汉钦 2017级学硕党支部书记
在得知武汉各大医院物资告急的情况后,文学院研究生党员邱婉钰决心自发筹集物资,要为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助力。她和同样是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的向秋霜、陈汉钦一拍即合,联合中南大学的朋友彭一诺、北大医学院的朋友胡风玲以及李韵捷同学,迅速组建了线上志愿小组,没多久,湖南师范大学的何博士、程博士、谢博士也加入到了队伍当中。
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彭一诺、陈汉钦、程博士、谢博士负责对接厂商和医院;李韵捷同学负责收集医院信息;胡风玲进行货物的监测,判断物资是否符合捐赠标准;邱婉钰负责购买救援物资;向秋霜负责微信群的管理,公示群组人员的职责以及更新信息;何博士负责财务信息公示和募捐。
经过努力,团队先后为武警湖北总队医院筹捐了500只KN95口罩,为武汉市第五医院筹捐了800个护目镜,为长沙市第一医院筹捐了300个护目镜,为黄冈市中医医院筹捐了320个护目镜。团队以“楚云来泱莽,湘水助清泠”的名义,将剩余款项悉数捐给了武汉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