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星期三),由20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生自发组织,以“流行语背后的语言学问题”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在“My way”咖啡厅如期举行。学院彭兰玉教授和黎路遐博士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沙龙。
此次学术沙龙,四位发言人围绕“流行语背后的语言问题”这一主题,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了讨论。马谨安同学首先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提出了界定流行语的两个参量,分析了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并与老师、同学们讨论了“哪些性质的流行语更容易消逝,哪些性质的流行语又更容易保存下来”。吴峥同学从词汇、语音、来源、修辞四个方面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并就“表情包是否属于语言”这一问题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讨论。陈波同学就当今社会的流行语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表示:“流行语是否可以列入《现代汉语词典》中,而列入词典后,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造成负面影响?”龚书亭同学最后提出“怎样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表情包代替言语表达的现象”,并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讨论。
在四位同学发言完毕之后,其他同学也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讨论全程,彭兰玉老师和黎路遐老师都积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彭老师首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醒大家思考问题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在“表情包、颜文字是否会冲击、替代语言能力”的问题上,老师认为:“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苟且和大地。前者是人们一种情感的宣泄,但这之后我们终归要回归现实。”接着,又由浅入深,从大家现有的问题出发,引出了许多新的思考。最后,黎路遐老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她提醒大家,对流行语的讨论不能一直停留在网络这一层面,忽略其他方面。黎老师还对沙龙的举办形式和讨论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希望我们的学术沙龙能够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