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小我融入大我:“三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总结座谈会召开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省桃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现状,完善非遗调研团队的调研成果,2019711日,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团队联合桃江县文旅广体局共同召开“三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总结座谈会。

桃江县文旅广体局副局长王娲、文化馆馆长张艳、文化馆副馆长丁吉英、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刘勇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永锋、党委副书记刘杰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非遗调研团队领队汪菁垚代表团队成员向桃江县文旅广体局在调研活动期间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总结了调研活动开展情况和团队初期成果,并介绍了后期调研总结和宣传的计划。

桃江县文旅广体局副局长王娲、文化馆张艳馆长,非遗中心主任刘勇华分别致辞,对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非遗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充分肯定了调研团队展示的良好精神风貌,并就调研情况提出了专业的建议。

团队成员分享了调研期间的感想,纷纷表示被走访的这些非遗项目深深吸引、被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和情怀深深打动,并围绕如何促进非遗传承、避免技艺失传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王副局长娲总结了桃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阶段主要面临的三个难题:

首先,传承人稀缺。一些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较低,在市场化的冲击下难以吸引年轻人主动学习;此外部分非遗项目对于传承人要求很高,如胡呐喊对嗓音条件,凤山石砚对书法、绘画、雕刻等综合素养的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项目的学习群体。

其次,资金的极度匮乏让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每年尚有固定和充盈的资金,省级非遗项目则主要视当年县政府财政预算情况拨给补贴,而市级、县级非遗的资金扶持几乎为零。

最后,非遗项目的发展转型不明确。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刷,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太低,急需产业转型,而很多传承人现在自己都不知道应该走向何方。



面对以上三个严峻的问题,刘勇华主任示痛心的同时,向调研团队介绍了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的一些非遗保护工作:

目前文旅广体局正联合县教育局推广“非遗进校园”“一校一非遗”等活动,以此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力度,并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尝试将非遗传承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例如将胡呐喊表演与安宁水库生态旅游相结合,还大胆提出了建设“非遗小镇”的构想;对于以胡呐喊为代表的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抢救性记录的特殊措施,保留下非遗最后的记忆,以待未来有更好的方法重新赋予它新的生命。

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非遗文化依旧在不断衰退。如何促进技艺传承、加大非遗文化的宣传、结合市场经济进行产业转型,是所有非遗传承人和相关部门需要持续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此,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三下乡”非物质文化调研团队呼吁:

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更加关注非遗聚居地以及非遗文化;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加大对非遗保护、抢救的资金支持;希望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能够在“小我中融入大我”,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丨黄钰涵 李子怡 汪菁垚

摄影丨杨宇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