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1987年生,湖南娄底人。2005年—2009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获学士学位;2009年—2015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2014年赴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系短期访学。2015年9月进入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工作,现任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文学传媒。
一、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
1.《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第八卷(1996-199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主编)
2.《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史料卷(2001-2010)》,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参编)
3.《海外汉学家视域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合著)
(二)论文:
1.《新世纪文学期刊生产机制转型探析》,《百家评论》2024年第3期。
2.《论新世纪“泛文学”媒介实践的三种路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9期。(CSSCI)
3.《在文体探索与审美追求之间——以新世纪小小说类文学期刊为中心》,《文学与文化》2023年第3期。(CSSCI扩展)
4.《新世纪文学期刊的视觉建构与审美转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
5.《论罗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2期。(CSSCI)
6.《论新世纪文学期刊的网络传播》,《当代文坛》2017年第3期。(CSSCI)
7.《自媒体平台对当前文学生态的影响》,《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
8. 《文学传媒与当下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4期。(CSSCI)
9.《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文学创作》,《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CSSCI)
10.《<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版本与修改》,《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4期。(CSSCI扩展)
11.《形式的意味——对<花城>“实验文本”栏目的考察》,《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3期。(CSSCI扩展)
12.《论新时期“新潮编辑”群体的形成及影响》,《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CSSCI)
13.《荒岛书单与艺术灵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CSSCI扩展)
14.《张爱玲电影剧本对小说的延续和悖逆》,《理论与创作》,2011年第4期。(CSSCI扩展)
(三)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媒介融合视域下新世纪小说文体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4CZW102)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融合机制构建与新世纪文学生产研究”(项目编号:19YJC751021)
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智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30205)
4.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数智化转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24JGYB097)
(四)获奖情况:
1.《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丛书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
2.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23)。
3.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秀学员”(2016)。
二、人才培养:
(一)讲授课程
本科生:1.中国现当代文学(1);2.中国文学与电影;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读;4.融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
研究生:1.现当代文学传媒研究;2.新世纪文学现象研究;3.语文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
(二)指导学生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国家级(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接受度现状的研究——以美国为例(项目成员:赖彦秀、李美琪、张祎、钱奕卓)
(2)省级(2021年):新世纪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叙事策略与形象建构研究——以美国市场为例(项目成员:陈颖菡、边慧玲、刘越、张义和、杨诗影)
(3)省级(2024年):新时代乡土中国现代叙事与文化资源传播研究——以湖南益阳清溪村为中心(项目成员:姚柳蛮、向睿思、罗苏卿、张艺小、宋子彧)
(4)校级(2022年):中国当代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女性形象曲折发展背后映射的社会问题(项目成员:苏雯静、王煜婕、张雅捷)
2.研究生培养
硕士生孙琪获2023年湖南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研究生邹钰莹、纪如萍获2024年湖南大学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邹钰莹(2023)、何秀蓉(2024)获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三、联系方式:
liuyinghnu@163.com